斷食會燃燒肌肉嗎(下)? | Does Fasting Burn Muscle?
斷食會燃燒肌肉嗎(下)?
透過在斷食期間追蹤身體資訊,得到以下程序。當我們在進食時,葡萄糖及胺基酸被吸收傳輸到肝臟。此時胰島素倍分泌讓身體知道我們正處於進食狀態。葡萄糖被人體的所有組織利用,剩餘能量則以糖原形式存儲在肝臟之中。飯後數小時之後血糖開始下降,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等同告訴身體斷食即將開始。如上所敘,身體開始經歷對斷食或飢餓的可預測適應。肝醣原倍使用並分解為單一葡萄糖以利能量獲取。糖異生可將部分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在這個期間人體開始從葡萄糖代謝轉換為脂肪代謝。在這段時間內,生長激素持續增加,但由於胰島素和mTOR含量偏低,因此沒有蛋白質進行合成,所以即便生長激素含量增加,卻也未能讓身體有任何增長。一旦身體開始進食或是打斷斷食階段,身體再次進入進食狀態。在一段長時間的斷食且生長激素高含量情況下,由於餐後的氨基酸含量升高,會讓身體開始重建所有所需蛋白質,來取代被分解的蛋白質部分。而自在開始進食後,胰島素也開始進行作用刺激蛋白質合成。所以現在身體就處於”再進食階段”,這讓身體處於高胰島素、高生長激素、胺基酸和葡萄糖的能量使用狀態,而這正是身體建構或重建蛋白質所需的所有成分。就如同自噬一樣,這個過程猶如身體的更新過程,等同身體優先分解了不需要的蛋白質之後再重建所需蛋白質。從此部分來說,斷食反而能讓瘦組織恢復活躍。
不過在斷食階段,身體的首要任務仍是要保持足夠葡萄糖以維持正常大腦功能。而當來自肝臟及肌肉的能量供給轉為來自脂肪且大腦利用轉為酮利用時,對於葡萄糖的需求將大幅下降。雖然脂肪酸當中的部分甘油能夠轉化為葡萄糖,不過數量有限。其餘的部分仍必須通過糖異生來完成,因此仍舊存在少量蛋白質分解。不過這種蛋白質分解並非特定的肌肉細胞而是最容易被代謝的蛋白質組織如皮膚及腸壁組織。根據一些臨床上看到的抗炎作用,這可能讓免疫細胞內也具有較高或減少更新率。相較之下,肌肉組織的被轉換率則相對較少。總體而言,蛋白質分解代謝從每日約75g降低為每日10-20g。這讓我們能夠自長期斷食中仍保有絕大部分的蛋白質組織。
那我們仍需擔心這種低程度的蛋白質分解嗎?其實不用過度擔憂,因為一般來說使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減重的過胖族群,其身體蛋白質組織含量也會比一般正常體重範圍者要來得更高。更有多餘的皮膚及更多的結締組織來被利用進行此種轉換。
這也可以說是種自我吞噬力量,這是一種可能影響健康的細胞回收機制。在斷食期間是必然包含蛋白質分解,而負責傳感的mTOR減少,將會刺激人體分解喪失功能的老舊亞細胞部分。重新開始進食後人體會在一個完整的更新週期中建構新的蛋白質來取代老舊蛋白質。這種以新代舊的過程是一種抗老化的過程。
此外,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都已過度生長為主要徵狀,不僅指涉於脂肪也包含蛋白質。如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其中的特徵是大腦中蛋白質的過度累積阻礙了正常的信號傳導,而癌症也是許多因子的過度生長當中也包括許多類型蛋白質。當然在研究當中,胖瘦之間也存在著顯著的蛋白質代謝差異。在長期斷食期間,過度肥胖者燃燒的蛋白質比較瘦的受試者少了2-3倍。這是因為如果人體有更多的脂肪要進行燃燒,身體會傾向於消耗更多的脂肪而非蛋白質,值到脂肪減少到讓人體被迫仰賴蛋白質。因此,盡管過胖受試者擁有較多的總體蛋白質組織,但與纖瘦的受試者相比將會以較慢的速度損失蛋白質。
在研究中,BMI指數為20(體重過輕)的受試者在長期斷食的期間會從蛋白質當中獲取近40%的能量需求,與BMI指數為50(病態肥胖)者相比,後者僅能自身體蛋白質當中取得5%的能量。這再次證明了我們身體原有的生存利用本能,有體內有過多脂肪時,就會加以利用,反之則否。到底在斷食期間我們需要多少蛋白質,實際上取決於潛在的狀況,也就是我們如果有過度肥胖問題,那麼斷食會很適合進行減重使用,反之則可能造成燃燒更多的蛋白質。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實驗來了解我們身體更真實使用調整的狀況。
在長期斷食期,肥胖者的脂肪氧化約占能量消耗的94%,過輕者則僅為78%。其蛋白質氧化佔了其餘能量消耗部分,因為在餐後的24小時過後,體內幾乎已沒有殘留的碳水化合物。另外,過輕受試者也比肥胖者更快增加酮的產生。這是因為過輕者燃燒的蛋白質在比例上來得更高,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與肥胖的受試者相比,脂肪代謝轉換要更快而讓蛋白質保存更多。因此,對於斷食是否會造成肌肉燃燒,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前面所討論的種種條件因素,才能夠知道斷食對於自己的利弊為何。
文章參考來源 : www.dietdoctor.com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