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喚醒誤區 | Post-exercise Heating Strategies
RPR喚醒誤區
對於不熟悉操作的人來說,反射表現重置(RPR)是一個簡單的身體呼吸和觸覺系統輸入,可以將身體從單純的生存模式重置為表現模式。我們的身體有兩項優先事項:呼吸和移動。為了要能發揮最佳表現,我們必須要讓身體正確地做到這兩個項目。在壓力不斷的環境當中,人體會構過創造低效能代償模式以達到滿足這兩項優先事項的方式。在某些情況下,代償模式會限制表現並可能導致受傷。RPR喚醒訓練能夠幫助運動員的身體從這些低運轉模式轉變為高效能且充滿力量的模式,以發揮其最佳表現、增加靈活度並強化對傷害的抵抗力。
有時候看到有球員或運動員正在對身體不同部位進行摩擦或推壓時,你就會知道他們正在試圖”重置”自己好獲得最佳表現。不過這也和許多時興的有效及簡單訓練方式一樣,過程和資訊都會被試圖改變,但有時卻不會變得更好。今天就一起來對於RPR喚醒過程常見的誤區進行討論。
一個地方只需要一個重置
在網路上已有許多人分享展示對單一部位進行重置,而人們會覺得只需要查看影片就可以進行該部位喚醒重置,例如膝蓋感到不適,就進行膝蓋部位重置。這種方式或許在短時間會有一定的效果,不過這也可能會導致更進一步的代償模式或讓表現無法前進甚至更糟。
原因在於RPR之所以有其效果,部分原因是在於喚醒訓練的順序。就如同打開電腦時,必須要有一連串事件發生才能被啟動。如果在程序當中有些指令沒有正確啟動,那電腦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同樣地,如果身體在進行動作開始收縮徵召肌肉時,也可能發生出現類似狀況。應該使用的肌群沒有正確地收到信號,就會讓其他肌群介入代償該肌群執行動作,好讓身體能夠正常進行運動(但並非總是能夠有著相同效能)。
RPR喚醒程序的順序是對於身體募集順序的重置,進而確保肌肉準備好接收來自於大腦的訊息以正常工作。該序列還會提醒大腦正確徵召模式,因此告部位都能夠正常地以該進行的部分進行工作,而不會出現當臀肌沒有被正確喚醒,則腿部肌群可能就因此要進行除了自身協同工作之外,還有主動肌的工作,這可能就會導致該部位受傷或讓運動表現有限。
只碰觸一個部位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的身體會對各種輸入和刺激作出反應。舉例來說陽光對身體的影響,早上我們往太陽方向(非直視)看約5分鐘就能夠設置我們的生理時鐘。夜間接觸到藍光螢幕就可能引起身體賀爾蒙變化。當腳指甲受傷就可能立即出現步伐的改變。那麼為什麼認為碰觸會無法改變身體呢?用在RPR喚醒程序的部位點是來自於人類發展模式的觸覺提示。當我們還在爬行學習階段時,還未能理解語言,但也必須要有一些線索讓身體知道可以準備進行動作。而RPR正是利用這些身體線索為系統提供原始輸入指令以便進行移動。再加上RPR能夠讓身體立刻感受到變化,讓受試者能夠見證變化正是進行RPR的原因。
只有運動員才需要進行RPR
RPR三位創始人(Cal Dietz、JL Holdsworth和Chris Korfist)本身都是運動教練出身,但設計這套程序目的是為了要提供一種簡單而快速方式,來幫助運動員增強能力,讓他們透過喚醒訓練來重新設置身體,確保自己處於最佳或最適合練習及比賽的狀態。三位教練員使用RPR在訓練的運動員身上十分有效果,也在其他使用的運動員及教練身上取得顯著成就。
但RPR不只停留於體育界,也隨時間被更進一步擴展,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正面回饋:
- 從事體力勞動者
- 特種部隊在其領域受益
- 嬰兒因照護者使用RPR概念而產生變化
- 年長者提高了高爾夫運動表現及日常生活質量
近期其團隊更將RPR 呼吸和區域重置帶入校園,以幫助學生緩解考試焦慮及指導學生讓身體準備好學習。這說明了RPR的一大重點:這個系統不僅只讓身體識別該如何互助合作(徵召動作需要的肌肉群)以進行工作之外,還能夠將身體與心理進行良好聯繫。因為使用RPR呼吸能讓身體進入表現狀態,因此讓身體更容易地接受指令輸入並讓整體平靜,有助於心理精神部分的輸入。這也間接的證實如果身體在生理或心理中的某一項類別關閉,同樣地也會阻礙另一個類別進步。例如,如果腳趾受傷讓身體感到疼痛,這個疼痛可能會影響大腦作出決定指令。RPR系統有助於將兩個不同系統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系統。
RPR只需要進行一次就好
身體不斷地面對各種壓力源,範圍可能從外在環境、身體、情緒到最裡層的心理。而面對這些持續不斷地威脅,身體會一直尋求最安全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情況。從運動角度來看,身體可能會因應多種原因而降低正常肌肉活動;從能量守恆角度(更大的肌群需要更多熱量攝入)來看,大腦可能認為身體無法承受大肌群輸出的功率,因此將傳輸切斷,兩種都是身體的安全機制導致的結果。
RPR喚醒訓練像大腦傳送訊息,就是不需要下降功率就能夠讓能量在身體內流動。正是這種概念讓我們能透過RPR喚醒來提高身體靈活度。大腦在感到安全時會允許肌肉伸長-因此在受傷、寒冷環境甚至害怕時會缺乏靈活性(反射收縮)。一旦進行重置就能夠給大腦訊息以得到能夠執行動作並給予肌肉長度。因此有時第一次進行RPR喚醒訓練時,有人會感受到強烈的靈活、力量及動作感,因為這可能是在經歷很長的訓練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的精神狀態。
但生活現實面會再度襲來,身體仍舊會因應這些壓力源作出反應並再次關閉功能。RPR喚醒會成為一個簡單的解決方式,幫助我們重置自己,進行得越多次就越能幫助身體將狀態移動到運動性能模式及生存模式中間。
需要其他人幫自己執行
這點是最多人誤解之處,RPR的獨特即在於它是一個可以自行完成的程序。不需要專業醫療人員、運動教練或隊友幫忙進行喚醒訓練。這都是可以自我應用。雖然RPR能夠增加如此大的幫助,但不代表RPR能夠去帶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任何技術訓練或方式。RPR只是幫助身體放大訓練或動作的好處,因這等同在給身體神經系統一個接受未來輸入提示。
次外,雖然RPR喚醒不能治癒先前已經造成的運動傷害,但可以讓大腦了解現在是適合開始癒合並讓可能被抑制的肌群再次工作的狀態,以利癒合。實際可能得到更好的回饋,因為在多數情況下,大腦都不會接收到損傷癒合的輸入指令,因為身體在持續動作的當下會保留因損傷造成的代償。因此會造成反覆受傷,例如同一條腿上可能前交叉韌帶撕裂或腳踝反覆扭傷。
內文參考 :simplifaster.com/articles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