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傷後重建 | Injured Athletes Rebuilding
運動員傷害重建
無論是實質參與運動或是身為輔助角色,要能夠建立運動員或自身的健康心理基礎是相當重要的。發展身體素質及提高表現雖然是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但我們必須要知道如何達到,能讓運動員或是自己對於所做工作更有信心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讓受傷運動員在傷後恢復自信心可能與恢復身體傷害是同等困難的。造成這種過渡期的根源在於要勇於接受這個狀態,並重新讓運動員向自我證明是能夠做到的。
疼痛相對性
無論我們要如何將疼痛進行自我定義,疼痛本身絕對是具有多種因素且複雜的身心事件。在運動領域當中對於所有人來說,這仍舊是一塊令人容易迷失方向的領域。因為實際上來看,疼痛實際仍舊是一個相對未知的現象,特別是對於其來源及其組成部分。但我們能夠肯定的是疼痛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不是相等的影響,所以我們能做的最壞打算就是在各種層面或方向上試著解決。
對於專業的運動訓練團隊來說,首要的疼痛反應可能是要建立所謂的疼痛相關量表,我們可以直接使用RPE本體感覺量表作為數字的應對轉換。不過與本體自主感覺的缺失一樣,這對個體來說由於是出自於自我感覺,故仍存有差異。不過一旦我們建立了基準,就能夠在訓練過程當中建立維持一定壓力卻又不會過度訓練的方式。我們必須要學會聆聽運動員對自我障礙的聲音,因為必須要在這當中重新設置訓練與運動本身的良好關係。假設無視於運動員本身的疼痛只是不斷地進行訓練進而強化了訓練與疼痛反饋的迴路,那麼只會讓運動員對於訓練感到更糟而不會更好。除了經驗法則以及前述的疼痛量表之外,下面將會將自我阻礙造成的傷害分為三種性質來加以區別:
預期性:主要透過肢體語言(警戒/緊張)表現而出,並且常常是無意識情況下產生。這種傷害是來自於在專注或思考的當下產生出不協調性。
關聯性:這往往來自於過於謹慎的正面態度(例如像是”通常這樣做時,往往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不過我仍會試試看”)。這種情況是有意識的行為,假若不加以糾正,則可能會成為訓練阻礙之外,進而造成傷害。
假設性:此為直接且具主觀意識的敘述表現(例如像是”如果這樣做時,我肯定會在接下來的兩週訓練內受傷”)。即為透過想像中的阻礙造成訓練處礙。
因此無論具體的疼痛指數會是來自於何種自我阻礙,這就實際層面來看都是相同的來源-信心不足所導致,讓應該專注於執行任務的能力損害。因此我們要試著排除這些不協調或不確定性來源為何,並試圖幫助他人/自我克服信心障礙。在此重新建立一個良好健全的關係,好讓原先既有障礙在此能夠消失或至少達到能夠重新執行良好運動的程度。但這往往需要累積相當程度的心力及時間。
恢復受傷運動員的信心
這裡要明確地提及的是,重複提及或加強已傷害的部分,像是提到”永遠無法達到…”。這當中包含的過度脆弱性或猶豫感,即便是被快速地掩蓋仍會留下印記,進而在動作本身表現出來。在經歷受傷之後,我們無時會被提醒在恢復之前不能做的事情或是恢復後需要等待的過渡期。在經歷過多週的恢復復健甚至為達到一般生活程度所做的努力後,最不需要聽到的就是在回到訓練時聽到這一切都被搞砸了。我們無法忽略這些就直接重新回到訓練/運動之中。必須要更全面地對於承受傷害這件事情來加以了解。除自身之外,周遭他人的理解及建立互信的關係也至關重要。
與訓練的損害關係
這就與肥胖/不健康者與食物之間的不良關係某程度上是相同的,受傷運動員與訓練之間的關係也會很差。這並非來自於知識或資訊障礙,在多數情況下這也不是自我意志及意願造成的阻礙。問題的根源在於運動員對於受傷這件事情感到不知所措,除了對自我能力信信心程度下降之外,還會處於一種將運動或訓練視為潛在威脅的情況當中。將此種情況加以消除是對於未來訓練絕對是具關鍵性的。
必須要改變當前對於自身能力的想法,並且要將周圍或已知的限制期望加以排處,再來透過訓練來恢復自我的認知情感關係。運動員要能夠感覺自己在所處當下的情況和地點當中具有控制力。也能夠借助訓練員或是其他人加以幫助建立此種信念轉變。要將這種自我限制的觀點轉換可能會相當艱難。需要加以學習或是要更加重視客觀因素及主觀投入程度。要取決個體性來決定使用的方式是要積極帶有目標設置或是要提供確實的改善方式。
優化動作關鍵性
我們可以拿許多表格或是評估方式來針對傷後運動員進行評估。不過這些方式大多是以大方向的的概念去進行,可能會有過度僵化的問題產生。這裡以肩關節上唇撕裂(SLAP)運動員來舉例,在進行此類傷後評估時,往往不會將運動員術前的身體素質及條件、受傷機制或是患部周圍關節及組織完整性加以考量。當然既有的表格評估仍就是有效的工具,在經歷過手術的前12週應該會有明確線性恢復期。不過在這個時期過去後,要如何回到訓練就進入了灰色地帶。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將肩”膀的屈曲度提高5度”這種過度詳細的訊息之上,應該要加以簡化成該如何優化現有的問題及如何更接近術前表現。相反地,會更希望轉為一種內在的專注點”該如何讓復健訓練盡可能地有效且具有效率”,將注意力從僵化制式觀點轉移很可能就能更加順利達成目的。
文章參考: simplifaster.com/articles/category/blog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