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與疼痛 | Posture And Pain

坐姿與疼痛 | Posture And Pain

坐姿與疼痛 | Posture And Pain

 

坐姿與疼痛

以往我們所有人對於優良坐姿的看法都是”坐直坐挺”,任何傾斜或是彎曲的姿態都被認為是不良姿勢。但這種想法的科學根據又是從何而來,我們到底是否應該始終保持直立姿勢以預防不好的結果產生?更進一步地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始終保持直立姿勢以預防產生新的疼痛不適,又或者當我們出現疼痛時,是否該盡可能地從改變姿勢開始?這也衍生出新的問題:姿勢建議是否有任何潛在危害身體可能性?

 

如前所述,大眾們對於不良姿勢導致的疼痛可能如數家珍,而各大媒體及善意的醫療保健從業者們也強化了這種看法。一些矯正輔具像是防駝束帶、防駝矯正器或是護腰帶等產品都試圖讓人們了解保持姿勢的重要性,而這些都是為了預防或減緩疼痛。專家及從業者們都將導致疼痛的驅動因素歸咎於姿勢。所有的想法跟話題都圍繞在我們應該要保持”良好的最佳姿勢”。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坐姿?跳出來的敘述可能會是”坐直、肩膀後收及收起下巴”。在接收這類建議的同時,諮詢者往往還會接受病理解剖及生物力學的解釋(如上下交叉症候群的發生及結締組織潛變),並得到該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或動作來導正結構改變。不過,以目前對於疼痛科學及神經系統敏感性的理解來說,矯正坐姿是否該備受注目?最佳姿勢的追求是否是基於科學得出的結論?

 

頭部、肩部、肩胛骨和背部之間的關係

科學研究對於姿勢和疼痛又有怎樣的看法?從肩膀主題研究開始看起,Ratcliffe等人(2014)在BJSM上發表的系統評價當中,作者比較了肩關節夾擠症候群(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受試者的肩胛骨方向(及運動學)與無症狀對照受試者是否有所不同(1)。在這個研究當中研究人員無法找到肩胛骨位置與肩部疼痛之間的關聯性,並得出”偏離”正常肩胛骨位置可能不會導致SIS發生,僅只是正常變化的一部分。這讓人不禁聯想到一些關於步態的研究與討論-肩胛骨放鬆方式是否與步態模式相似。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而肩胛骨位置也只是個體的獨特特徵。回到研究上,這可能表示了看似怕的肩胛骨超伸(即肩胛骨前傾與肱骨頭前傾)姿勢可能不會導致疼痛,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些帶有疼痛感的患者是否還是需要總是在坐下時縮回肩膀?

 

或許胸椎後凸及頭部前傾資是可以預測疼痛發生可能?一項研究觀察了1100名無症狀青少年並拍攝了受試者坐姿照片。研究人員根據圖片將受試者分為四個姿勢組:直立、中間值、胸口內縮/頭部前推以及胸口直立但頭部前推(2)。經過次群體分析之後,發現這些姿勢中的任何一組對於頸部疼痛和頭痛的影響都沒有顯著關聯性。但研究卻發現胸口內縮/頭部前推組的受試者與抑鬱症密切些關。社會心理因素在本研究被證實可能可以預測誰可能在經歷疼痛或有過長期恢復時期。因此或許我們不該將疼痛歸咎於姿勢,而是可以將一個人的一般姿勢視為一扇窗戶或覺察我們眼前人的整體幸福感窗口。

 

那如果肩膀、胸部和頭部前推姿勢無法預測坐姿疼痛,那麼對於增加疼痛的風險呢?另一項研究受試者追蹤1700名工作者共15年,研究者追蹤了職業坐姿數量及其與各種健康相關結果的關聯性,其中一項為骨骼肌肉疼痛(3)。研究結論是:與久坐時間短(每周0-3小時)的工作者相比,每周4小時以上患慢性上肢疼痛的風險較低(3)。甚至還得出,與職業非久坐的工作者相比,職業性久坐並未增加心理健康問題、超重、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疾病等風險(3)。這完全地顛覆了我們對於久坐的固有想法,不過仍需要更多研究來支持這個觀點。

 

受疼痛困擾者是否該改變姿勢

此外,也有一種說法是姿勢可能是隨著疼痛而改變的。Jull等人使用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將有頸源性頭痛體徵兆和症狀的受試者分配到以下四組之一: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綜合治療和對照組(4)。在這項研究中,其中一項結果是從基準線和3、6及12個月訪問受試者拍攝的照片所得到的頭部向前角度的測量值,在上述的拍照測量時間點都沒有出現變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每組之間的相似之處:1)條件組中沒有任何受試者接受過姿勢教育,2)條件組受試者也接收到了治療師對治療的積極性想法。

 

當然,仍舊沒辦法武斷地說坐姿正確性是完全不重要的,在上面的研究中,姿勢的確對於深入瞭解與疼痛密切相關的潛在社會心理問題。在症狀修正程序(Symptom Modification Procedure /SMP)過程中的臨時姿勢變化也可能有助於降低某些動作敏感度或找到一個新的姿勢,足以為整體系統創造新的輸入讓身體產生更好的動作。這點仍舊存在許多討論空間。

 

那麼假設我們仍舊為每個人提供姿勢教育,會造成傷害嗎?物理治療師 Peter O’Sullivan以臨床病例來進行這個討論,並將問題關注在核心穩定性及下背疼痛關聯。許多腰痛患者經常被告知其問題來源是無力的核心肌肉,並得到提高核心力量的建議及練習。但在臨床病例當中卻顯示出某些患者在增加軀幹肌肉活動度和高度啟動這些過度活躍的核心肌肉造成了潛在傷害。這裡又帶出了另一個問題是:當過度活躍的肌肉在執行保護特定區域時,是否有可能會因為過度的啟動訓練導致情況惡化?當我們將這個想法帶入最佳姿勢討論時,是不是就等同於該如何要求有疼痛問題者應該是要全天、部分時間、坐下來的時間都要背部保持平坦、核心參與、肩胛骨向後收合以及下巴向內收呢?

 

結論

回到我們最初的討論,現在當我們在看到出現不穩定的肩胛骨、胸椎後凸、平背或下巴向前突出的個體時,就無須再過度擔心。因為找到完美的鉛錘腺姿勢能並不如我們曾經想像的那麼重要,甚至還可能矯枉過正。由於社會過多的壓力源造成的身體影響早已遠超過我們的認知,造成疼痛的因素也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理因素。所以當我們再回來看到這些容易被歸咎的外顯姿勢因素時,假設這些因素與當前疼痛並無直接相關性的情況下,或許真正需要的不是姿勢矯正。而是關注於能讓不適者能感受良好的方式如持續進行體育活動,而非要先進性動作矯正才能夠持續進行。以鼓勵積極的態度幫助他們找到更適當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 Ratcliffe et al.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and scapular ori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JSM. 2014.
  • Richards et al. Well characterised neck posture is not related to neck pain in adolescents in a large community-based sample.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and Practice. 2016.
  • Picavet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al Sitting and Mental, Cardiometabolic, and Musculoskeletal Health over a Period of 15 Years – The Doetinchem Cohort Study. PLOS One. 2016.
  • Jull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Manipulative Therapy for Cervicogenic Headache. Spine. 2002.

 

本文參考 : www.ampphysio.com

Add Comment
運動表現科學角落 - 將科學化、數據化以及研究實證帶到運動賽場上,讓運動員不再只是盲練,從而降低傷害更提升表現。

聯絡我們

請在此輸入您的聯絡資訊
我們將會盡快與您聯繫

或是撥打免費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