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T訓練裝置設置的有效性及影響(四) |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Placement of Velocity-Based Training Devices
VBT訓練裝置設置的影響及其有效性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Placement of Velocity-Based Training Devices
Raphael Fritschi , Jan Seiler and Micah Gross
設備有效性
精密度
圖2顯示了所有設備和每種運動配置的主要精密度指標,以及特有速度範圍。
頂部的菱形及其水平條分別表示圖2的組平均值和第10-90個百分位數範圍。平均向心速度vmean(左圖)和向心速度峰值 vpeak(右圖)的設備和運動配置的有效性指標。
黑色對應的速度參數和指示的練習配置。SEE:一般最小平方法的標準誤差。
各設備的整體精密度排名基於表3(vmean)和表4(vpeak)中呈現的基於各個運動配置的等級總和。
表3:平均向心速度vmean的精度指標和設備排名。總體排名基於三個統計分析的設備排名總和和5個獨立運動配置。
括號外的統計數據來自所有運動的彙總(n:622-687次反覆),而從個別運動中獲得的值範圍(n:96-150次重複,參見表2)顯示在括號中。SEE:一般最小平方法的標準誤差。
表3:峰值向心速度vpeak的精度指標和設備排名。總體排名基於三個統計分析的設備排名總和和5個獨立運動配置。
括號外的統計數據來自所有運動的彙總(n:630-705次反覆),而從個別運動中獲得的值範圍(n:101-160次重複,參見表2)顯示在括號中。SEE:一般最小平方法的標準誤差。
準確性
個別練習的回歸方程式表示,回歸斜率會因各給定設備內的運動而異;vmean和 vpeak皆為如此。先從vpeak開始看,各個運動之間的斜率變化相當一致,在地速運動中較為陡峭,而在高速運動中則持續變平緩(圖 S1)。根據設備不同,根據設備,斜率範圍小至 1.01–1.34 (Quantum) 或大至 0.97–1.63 (Vmaxpro)。整體來看,vmean 的斜率在不同練習之間變化較小(圖 S2):低至 0.98-1.15(GymAware)或多至 0.75-1.33(Push)。然而,就目視檢查來看,懸吊力量抓舉的vmean與其他動作相比,其回歸始終左移(圖 S2),表示所有VBT 設備系統性地低估了此動作的vmean。出於這個因素,基於彙總訓練配置的回歸方程式分別為涵蓋懸吊力量抓舉或未涵蓋的條件下生成(表 5,圖 S3-S5)。這些顯示了所有設備的vmean 比例偏差,以及ymAware、Vmaxpro 和Push的 vpeak比例偏差。使用Push和 Flex觀察到vmean的固定偏差,及除了Push 之外,所有設備的vpeak的固定偏差。
表5:帶有信任區間的完整校準方程式參數在沒有包含懸吊力量抓舉的情況下產生,因為移動設備可能系統性低估了平均速度(圖 S2,文本中的討論)。
vmeanb 和 vpeak 的方程式參數則基於所有運動(包括懸吊力量抓舉)。
附著點
槓鈴中點與握距外點的相關係數接近完美(>0.99),而SEE(vmean 和 vpeak 分別為 0.04、0.03 m/s)和SEEpct(3.1%、1.7%)皆小 (圖 3)。以槓端的虛擬連接點為例,相關係數基本保持不變(0.98),雖然SEE(0.06-0.05 m/s)和 SEEpct(4.6%,2.7%)略有增加,但兩者的相關係數仍舊為數值很小的參數。
圖3:遠程設備位置的平均vmean(左圖)和峰值vpeak(右圖)速度與真實槓鈴終點的散佈圖。由於沿著槓鈴測量位置,條狀圖傳遞了速度測量相對於槓鈴終點的百分比誤差。
SEE:一般最小平方法的標準誤差。Vmean及Vpeak:分別為平均和峰值向心槓鈴速度。
討論
本研究評估了移動和固定VBT設備在一系列速度和自由重量運動中的純技術性質的有效性,同時還隔絕了設備放置對於速度測量的影響。這項研究與其他幾項研究一致,即GymAware可能是市場上針對 vmean和 vpeak最具有效性的移動 VBT設備,其同時還提供了支持設備本身對於彈道式和增強式訓練有效的新數據。本研究的另一個新發現式IMU設備Vmaxpro 在所有測試的速度範圍和運動類型中都與GymAware維持著勢均力敵的競爭。另一個新發現是固定式設備Quantum對於vpeak設定了最高標準且對於vmean 具有良好的有效性,適用於各種測試的練習和速度。最後,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量化和分類設備附著點對槓鈴速度測量的可能影響,發現雖然槓中點速度和槓端速度之間存有差異,但在實際訓練設置中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因素。
所有測試設備當中的GymAware和Push在早前研究都已被類似的方式反覆評估[6–8,10,15,16,18,28,29],這兩種設備皆有大量文獻支持其槓鈴速度測量有效性,常用於評估如深蹲和蹲舉跳(本研究中的兩個運動)以及硬舉及臥推等動作,而GymAware的數據質量往往是更好的[4,7,8,29]。將本次GymAware的結果與先前使用動作捕捉作為標準測量的研究進行比較,可以觀察到深蹲的vmean和 vpeak與其他研究情況相似,非常高的相關性(r約為 0.97)[7,8,15]。我們觀察到的深蹲(分別為 0.05 和 0.06 m/s)的標準誤差(SEE)非常低,與Mitter等人[7]的研究結果相似。再看到Push,在本次研究的後蹲相關性(約 0.8 的 r)和標準誤差與唯一的方法學上可比較研究 [7] 相似,再度證明Push在有效性方面明顯落後於 GymAware。雖然早前的研究都沒有包括奧林匹亞舉重或具收縮伸展週期的運動,本研究仍囊括了反向跳和懸吊力量抓舉。GymAware在這兩個運動中也顯示出高相關性和低SEE值,而Push在反向跳中僅顯示出中等相關性,在兩個運動當中顯示出高SEE值。此外,在所有測試的移動設備中,GymAware 未能記錄次數的頻率最低(僅1%時間),而Push則出現稍多的紀錄(3%)。
本研究中測試的其他移動設備在先前的研究文獻出現次數幾乎是少或沒有(Flex僅有兩篇,Vmaxpro則無)。移動設備Flex在有效性方面與Push相似,顯示精密度明顯低於本研究中另外三個最佳設備,尤其是針對具爆發性的動作。雖然在非彈道深蹲的vmean測量表現良好(r:0.84–0.94,SEE:0.02–0.04),如同另一項可比較的研究文獻[9]中結果類似,但在快速、彈道和增強式動作中的精密度以及第一次評估的vpeak參數其表現與另外三個最佳設備相比表現極差。由於其在CMJ 的精確指標表現得比SJ更好,因此Flex似乎在高速上掙扎著而非快速反應。在所有的測試中,該設備也錯過了最高比例的反覆(10%)。另一方面,Vmaxpro 在各種運動形式和速度範圍內都顯示出始終如一的高精密度,幾乎都是緊隨研究中排名最高的設備之後。不過,因為出現了所有次數5%的錯失紀錄,在這方面比平均稍低。本研究是首次將Vmaxpro 歸類為市面上具有效性的移動VBT裝置研究,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來鞏固此研究結果。
本文未完
原文文獻 :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