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T訓練裝置設置的有效性及影響(一) |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Placement of Velocity-Based Training Devices
VBT訓練裝置設置的影響及其有效性
Validity and Effects of Placement of Velocity-Based Training Devices
Raphael Fritschi , Jan Seiler and Micah Gross
摘要:VBT/以速為本訓練是一種阻力訓練方式,透過這個方式進行運動學結果(例如槓鈴速度)的訓練變量操控。監控及可操縱變量的更好精確地歸因於速度都是被正確測量及傳遞的VBT假設條件下。本研究評估了數種移動式及一種固定式VBT設備在一系列速度和訓練中測試平均疾峰值向心槓鈴速度,包括了低速和高速、彈道和非彈道、增強式和非增強式運動,且量化設備連接點對於測量有效性的個別影響。GymAware(r = 0.90到1,估計標準誤差SEE = 0.01到0.08 m/s)和Quantum(r = 0.88到1,SEE = 0.01到0.18 m/s)對於平均及峰值速度最具有效性,Vmaxpro(r = 0.92到0.99, SEE = 0.02到0.13 m/s)緊跟在後。而Push(r = 0.69到0.96, SEE = 0.03到0.17 m/s)和Flex(r = 0.60到0.94, SEE = 0.02到0.19 m/s)則顯示出較差的有效性(尤其是對於高速練習),盡管除了膝位高抓,其他訓練中的平均速度典型誤差是可被接受的。設備設置影響雖是可被檢測出,但可能足以小(SEE < 0.1 m/s)到能夠在訓練鑾環境中忽略不計的
關鍵字:速度;槓鈴運動學;準確度;精確性;慣性測量單位(IMU)設備;線性位置傳感器(LPT);雷射;阻力訓練
前言
基於速度的訓練,又被稱為VBT訓練,是一種阻力訓練方式,透過這個方式我們可以將訓練變量依據單個運動週期(反覆)或運動學結果如槓鈴速度來加以操縱。與使用假定的最大耐受阻力百分比的傳統方式(通常是指單次反覆最大值,及1RM)和預測的反覆次數相比,VBT有助於透過運動速度[1]測量強度,並透過及組內速度損失來設置範圍。VBT的使用理由就是能夠在個人和日常基礎上比傳統方式更能精確地調整或確定訓練變量[3]。基於此以及現今移動技術的進步是推動VBT在力量訓練教練及運動員中迅速普及的理由。雖然對於監控和操縱訓練變量的更高精準度說法是假設速度是能夠正確測量及傳遞。
為了評估這個假設的正確性,近期在Weakley等人評論中討論了許多研究結果[4]。Clemente等人評估了數種VBT移動設備提供的速度參數的有效性或可信度。普遍被接受的是平均參數(vmean)和峰值向心速度(vpeak)(儘管平均推進速度在快速非彈道訓練中受到歡迎)[3],通常使用線性位置傳感器 (LPT)、慣性測量單元(IMU)或某種光學系統取得數據。Clemente等人[5]認為使用IMU設備普遍來說最為實用,而威克利等人[4]則表示LPT通常更準確,雖然當中並不存在嚴格差距。而盡管在此領域有大量的類似研究,不過新設備持續商業化,現有設備也從一個版本持續發展到下一個。此外,多數現今文獻似乎傾向於採用簡單、可控、非增強式和非彈道式(通常是),並且可能因此忽略與在運動訓練環境中與測量速度相關的實際重要挑戰。最後,儘管已經採用了無數參考方式,仍強烈建議在最新有效研究中使用3D運動捕捉系統作為黃金標準衡量規範[4]。
在評估新的或鮮為人知的設備時,與發展成熟的移動式VBT設備進行比較是有所幫助的。GymAware PowerTool(一種LPT)已經過反覆評估,似乎是最有效工具之一[4,6-8],使該設備成為一種方便的比較手段。Push 設備(IMU)也經常被用做評估,但通常是被認為不如GymAware [7,8]具有效性。相較之下,雷射基礎的Flex僅在一項研究中以僅僅vmean數據 [9]進行評估,而IMU設備之一的Vmaxpro似乎在同儕評論文獻中被遺忘,導致缺少對其有效性的公平支持。另一個非移動式線性系統1080 Quantum,可在運動訓練環境中看到,但也僅在一項非採用運動捕捉標準測量的研究中進行評估[10]。
在Weakley等人[4]的研究評論中建議在大範圍速度及運動中測試VBT 設備。特別的是,研究人員建議將使用自由重量的奧林匹克舉重動作也包括在內,這僅出現在少數研究中[4,5]。與大多數研究採用的臥推、深蹲或硬舉等練習相比,奧林匹舉重的特點是在向心階段更複雜的槓鈴路徑和速度過程,這可能對VBT 設備構成更大的挑戰。另一個較少考慮的因素是緊接著向心階段前的伸展縮短週期,例如反向跳CMJ和其他增強式運動。在包括增強式運動的條件下,有效性似乎差強人意[11,12]。然而,由於增強式運動被極大程度地忽略,僅只有少數針對一些不常見設備的研究[11-13],人們對於在增強式訓練中,快速改變方式是如何在運動的前伸展縮短週期影響向心速度測量的有效性,所知甚少。
除了複雜槓鈴路徑和快速反向運動之外,在自由重量訓練期間測量槓鈴速度的另一項挑戰可能是槓鈴的非平行運動或槓鈴彎曲[14]。Appleby等人的研究表示,槓終端位移與槓中點及左右端之間的位移不同,因此沿著槓鈴的不同參考點對速度測量有所影響[14]。早前的一些研究忽略了這個問題,在槓鈴終端或中點進行測量並假設為平行運動[8,15-17],其他研究則是透過在設備連接點採用參考測量來消彌這個問題[7,9,18 ]。然而,還沒有研究量化非平行槓鈴運動本身對度測量的影響(特別是當這些測量是在槓鈴某一端進行時)。儘管與平行運動偏差很微小(往往甚至肉眼無法察覺),但預估這些在向心相位內的影響對於vpeak比vmean更大,當下一步的測量是由槓中點進行時更為嚴重[14]。由於市面上各種設備採用的技術不同,設備連接點以及進行測量位置可能靠近或位於槓鈴末端。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槓鈴沒有保持平行,這可能會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高估或低估槓鈴速度,這與設備是否正確跟隨運動的能力無關。為了確定這些影響是否能夠忽略不計,必須獨立於設備精準度和準確性之外來評估設備放置位置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和比較幾種移動式VBT設備和一種固定式VBT設備在大範圍速度和自由重量訓練中測量平均(vmean)和峰值(vpeak)向心槓鈴速度的有效性,條件包括低速和高速、彈道和非彈道、增強式和非增強式運動,並以一個三維運動捕捉系統做為參考基準。目的是為了評估每個設備的技術有效性,獨立於其與槓鈴的連接點,且在這樣做的同時還將量化連接點本身對測量有效性的孤立影響。本文假設每個設備都會為自身連接點提供有效的速度測量值,但靠近槓鈴端的連接點會放大設備測量值和槓鈴終端速度之間的差異。
本文未完
原文文獻 :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