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臥推過程中不穩定負重對穩定肌群及槓鈴軌跡的影響(EFFECT OF AN UNSTABLE LOAD ON PRIMARY AND STABILIZING MUSCLES DURING THE BENCH PRESS) – (三)
在臥推過程中不穩定負重對穩定肌群及槓鈴軌跡的影響
結果
在所有實驗條件下,所有5RM臥推都顯示出顯著差異,範圍自最小0.46到最大1.78。受試者在穩定條件下使用的重量最大,其次為輕度彈力帶加掛槓片,迷你彈力帶加掛槓片最後為迷你彈力帶加掛壺鈴(表1)。
比起其他穩定條下,在穩定條件內三角肌和胸大肌的肌肉活動程度最大,三角肌震幅範圍為0.38到0.90,胸大肌則為0.31到1.01之間。在穩定和輕度彈力帶條件下,內外三頭肌活動度皆比迷你彈力帶條件下的肌肉活動度來得更多,振幅範圍從最0.27到1.14。穩定條件下,三頭肌長頭比迷你彈力帶的兩種條件都更加活躍(ES=0.82)(表2)。
然而在所有不穩定條件下,二頭肌都比穩定條件下更活躍,影響級度為1.00-1.82。不過,各個不穩定條件下的二頭肌活動程度並未出現明顯差異(表3)。其他穩定肌群活動的差異為:輕度彈力帶條件下的中三角肌活動大於迷你彈力帶加掛槓片條件的活動度(ES=0.52),迷你彈力帶加掛壺玲條件下的中斜方肌活動度大於輕度彈力帶加掛槓片條件(ES=0.52)(表3)。
反覆次數之間的組內相關係數在所有肌群當中始終維持高數值(≧0.827)(表4)。
在不穩定條件中,槓鈴軌跡在(位置相對於受試者)上/下(ES範圍為1.11到1.80)以及中外側(ES範圍為1.44到1.45)有更顯著的變化,明顯大於穩定條件情況(表5)。
與穩定條件相比,在不穩定條件內,槓鈴運動也在上/下(ES範圍為1.58到2.14)以及中外側(ES範圍為2.04到2.09)呈現較低的預測性(表6)。
討論
與不穩定表現訓練相比,不穩定負重訓練可能更適合於現實生活場景,因為個體會經常在穩定表現上處理不穩定負重,例如在搬運過程中由地面舉起沉重的箱子或在接觸型運動內試圖控制住對手。正如我們所假設的,穩定負重的5RM優於所有不穩定負重的5RM負重。此外還假設以不穩定負重進行臥推會增肩部淺層和深層穩定肌群活動。不過實驗內,不穩負重除了使得二頭肌活動大幅地增加(57%至88%),並不支持此假設。研究發現二頭肌活動增加與Ostrowski等人發現一致(15),其使用未曾參與不穩定負重訓練受試者的常態運動者。在無經驗和有經驗者當中,兩個群體的二頭肌活動都增加,表示無論經驗程度如何,二頭肌可能在穩定負重之上有著最主要的作用。雖然其他穩定肌群活動度並未達顯著增加,但在所有不穩定條件下,槓鈴運動變化度更大且更難以預測,這表示彈性槓鈴將會讓運動員更難以進行控制。在槓鈴軌跡可變增加及可預測性降低情況,也與其他研究中少有或沒有不穩定負重訓練經驗者情況相似(11)。儘管穩定肌活動在研究中的穩定和不穩定條件中並沒有顯著變化,但應該要特別注意的是,不穩定狀態下的絕對負重是低於穩定條件的絕對負重。也就是說在不穩定條件內降低了高達32.3%的負重的情況下,與穩定條件達到相似的肌肉活動程度。因此,不穩定負重可能是增強穩定肌肉強度的有效方式,同時還能在主動肌上施加較小的壓力,可以允許訓練員和運動員避免傷害或作為迫切解決主動肌在長期工作下的過度工作量。
使用LyE分析(表5)來確認槓鈴的局部穩定性。簡而言之,較低的LyE值表示槓鈴以較少的方式移動,反之較高的值表示槓鈴呈現較多的移動方式。在此研究當中,所有不穩定條件(位置相對於受試者)在上/下和中外側(不包括輕度彈力帶加掛槓片情況)方向上的LyE值均大於穩定負重,這表示相對於穩定負重,使用者可能必須要付出更大地努力在這些方向內去控制不穩定負重下的槓鈴。LyE值可能代表著運動員控制負重的挑戰程度,以及槓鈴測試系統對小擾動有多敏感。當前的研究結果與先前那些對於不穩定負重無訓練經驗者的研究結果相似,表示不穩定負重對於有無經驗者來說都具備挑戰性(11)。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種可能的替代解釋是,受試者能夠在不穩定條件下動作時有更多的上/下運動,僅是因為較低的絕對負重。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絕非此種解釋,因為受試者是盡可能地使用5RM能達到的負重量。樣本熵(SE)(表6)用於測試不同條件之間的槓鈴軌跡自我相似性。換句話說,SE在本研究中用於測試槓鈴軌跡的可預測性。在這項研究中,可預測性可被認為是重複間的變異。可預測性越高表示運動員就能夠建立起一個變化較小的反覆運動模式。因此
,較難預測的情況下,會讓運動員難以建立起一致的重複模式。本次研究結果(表6)可看出,與穩定負重相比,在所有不穩定負重條件的上/下方向看來,槓鈴運動的可預測性都較低。此外,使用迷你彈力帶的不穩定條件比起輕度彈力帶條件更加難以預測。在解釋SE與LyE的組合結果時,很明顯地從上/下方向來看,不穩定負重比穩定負重更加難以控制,因為不穩定負重有更大運動及更多的重複變異。因此可以想見的是,不穩定負重對肌肉的最大挑戰是在上/下方向控制槓鈴運的肌群(肩膀和肘部屈肌/伸肌)。在中外側方向,使用迷你彈力帶條件比穩定狀況預測性更低,而使用彈力帶加掛壺鈴條件比起輕度彈力帶條件更加難以預測。在這些結果上,也與先前的其他使用無不穩定負重訓練經驗者的研究結果相似(11),結果表示了無關訓練經驗為何,不穩定負重訓練比起穩定經驗都會更具挑戰性。
本文待續
Add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