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VBT速度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一) | Validation of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s in Velocity Based Strength Training

使用VBT速度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一) | Validation of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s in Velocity Based Strength Training

使用VBT速度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一) | Validation of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s in Velocity Based Strength Training

 

使用速度依循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

 

前言

為了能夠在力量訓練中進行控制及監控,市面上出現許多槓鈴系統。它們能夠為用戶提供有關槓鈴速度、加速度和軌跡的訊息。當中有些能夠計算個人最大重量(1RM)並使用這個數據來作為個人未來強度的建議。本次研究將進行三種不同系統測試,分別為:GymAware、PUSH Band 2.0和Vmaxpro。GymAware 是線性位置傳感器系統,而PUSH Band 2.0和Vmaxpro則是IMU慣性傳感系統。本次將使用這三個系統來對於三種槓鈴訓練動作(深蹲、槓鈴划船、硬舉)每下反覆次數的平均速度進行準確評估。使用線性迴歸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來將三個系統的速度數據與Vicon系統進行比較。在線性迴歸分析中,能夠觀察到PUSH Band 2.0每次練習中的最小決定係數(R²),在Bland-Altman分析中,所有系統和所有練習的平均速度差異之平均值趨近於零。PUSH Band 2.0的一致性界線之間的差異最大,在GymAware和Vmaxpro系統中的差異則是具有可比較性。

KEYWORDS: VELOCITY BASED TOOLS, VICON, PUSH, GYMAWARE, VMAXPRO

 

介紹

為了要提高對槓鈴的控制度,多年來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各種不同系統。為系統用戶提供有關速度、加速度和軌跡等資訊。甚至有系統是能夠根據個人目標和運動表現給予個人強度建議。這種系統被用於各種運動團隊當中如奧林匹亞舉重、划船隊、美式足球或橄欖球。由於訓練負重會由系統測量到的速度制訂,因次必須要能夠準確適當地紀錄這些速度。本次研究基於Balsalobre-Fernández 等人(Balsalobre-Fernández et al., 2017)和Lorenzetti 等人(Lorenzetti et al., 2017)的出版物。對於三種速度追蹤系統在力量訓練中的準確性提出質疑:

  • 線性位置傳感器已問世多年,且在不同的力量訓練領域中進行了多次評估(Lorenzetti et al., 2017)。本次使用的是由Kinetic Performance Technology (Mitchell, AUS)公司製造的GymAware(圖1)。
  • 慣性測量單位器(IMU)是結合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傳感系統,能顯示出高移動性和簡易使用性,但其確定速度的方式是進行加速度的積分計算,這也是具必須性的直接測量。但這種積分計算可能會導致速度的不準確性。與線性傳感氣相比,IMU系統的主要優點是不需要電纜滑輪系統來收集數據,這種系統直接與槓鈴連結使用。本次使用的系統之一由PUSH Design Solutions Inc.(Toronto, Canada)公司製造的 PUSH Band 2.0。另一種則是由 Blaumann & Meyer – Sports Technology UG(Magdeburg, Germany)公司生產的 Vmaxpro(圖1)。

在這三者當中的GymAware 已上市多年,並已廣泛用於培訓和研究目的(Cronin, Jones, & Hagstrom, 2007; Drinkwater, Pritchett, & Behm, 2007; Harries, 2014; Koefoed et al., 2018; Mann, 2015; Turner, n.d.; Walker, 2017)且被認為是線性位置傳感器中的黃金標準(GymAware,n.d.)。該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經過研究測試(Youngson,2010)。GymAware使用帶有附加量角器的電纜滑輪系統(GymAware,n.d.),用來設量纜線的總延伸量(距離)(見圖 1)。然後使用量角器計算總延伸量的垂直分量。再透過相對於時間導數對應已確定速度數據。

另外兩種IMU系統使用加速規和陀螺儀以紀錄三維加速度數據。再透過對家速度數據進行積分以計算出速度和距離數據。根據製造商規格,PUSH Band 2.0產品可直接掛載於槓鈴上(見圖 1)以及運動員的手臂或髖部。Balsalobre-Fernández、Kuzdub、Poveda-Ortiz和Campo-Vecino(2016 年)使用史密斯機進行深蹲運動以評估PUSH Band 1.0是否為適用於所有訓練的有效系統。另外有研究則以PUSH Band 1.0與3D運動測量系統Vicon(Sato et al., 2015)相作比較,並選擇啞鈴肩推作為檢測動作,研究結果的平均速度偏差為12.6%,且最終計算出的最大速度偏差為14.0%(Sato et al., 2015)。Banyard等人(2017)則是將PUSH Band 1.0以深蹲動作進行有效性檢測,確認其最大和平均速度都是存有疑問的。而最後一項產品- Vmaxpro目前已上市4年多,主要被使用於競技類運動上。本身傳感器設計為具磁性可直接吸附在槓鈴上,或是使用內附的尼龍扣帶扣綁在槓鈴上(見圖1)。該公司有與大學合作進行內部有效性研究,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找到(Blaumann & Meyer – Sports Technology UG, n.d.),內容表示Vmaxpro在抓舉、臥推、硬舉和深蹲等動作檢測中都具有高度有效性和可靠性。

使用VBT速度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一) | Validation of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s in Velocity Based Strength Training

圖1:將GymAware、Vmaxpro和PUSH Band 2.0系統連接到槓鈴。PUSH Band 2.0和Vmaxpro分別置放於固定於槓鈴上的尼龍扣帶口袋中。

 

本次研究當中所使用的三種系統都提供了關於每次反覆次數的平均、最大速度以及功率輸出等數據。系統會自動評估數據,但在本研究時僅只有GymAware提供簡易原始數據部分導出選項(Vmaxpro最新5.0系統也提供簡易資料導出)。所有系統會基於練習的速度數據進行1RM最大值預測(1RM就是在整個運動範圍內可以準確執行一下動作的最大負荷量),該數值將作為負荷控制的變量(Jovanović, & Flanagan, 2014; Thompson, Rogerson, Ruddock, & Barnes, 2020)。有可能出現預測負荷量顯著低於個人1RM。這種數值預測是基於負荷和運動速度之間的線性關係(Jovanović, & Flanagan, 2014)。隨著負荷增加,向心肌肉收縮的速度降低(Cronin, McNair, & Marshall, 2003; González-Badillo, & Sánchez-Medina, 2010; Jidovtseff, Harris, Crielaard, & Cronin, 2011; Sanchez-Medina, Perez, & Gonzalez-Badillo, 2010)。這種關係可以用簡單的線性回歸公式來加以理解(Jovanović, & Flanagan, 2014):

使用VBT速度訓練進行速度測量設備驗證(一) | Validation of Velocity Measuring Devices in Velocity Based Strength Training

 

m[kg*s/m]描述了斜率,c[kg]為直線的 y 軸截距,Velocity[m/s]為速度,Load[kg]是由槓鈴加上重量所組成的總負荷。基於負荷速度的1RM推估值要求以最大預期速度進行動作。為了要能確定1RM,知道最小速度閥值(minimum velocity threshold/MVT)是必要的:MVT是以最低的平均向心運動速度,在盡可能達到完全力竭之前,仍可以準確執行一組動作的最後一次成功反覆。MVT值可能因經驗值且因為動作不同而產生變化,如臥推0.15 m/s的值與深蹲0.3m/s 的值兩者無法進行比較(Izquierdo et al., 2006; González-Badillo, & Sánchez-Medina, 2010)。僅能夠以動作平均速度進行訓練的1RM負荷預估,即為運動員在整個運動範圍內進行一次性移動的最大負荷量(Jovanović, & Flanagan, 2014)。此測試主要目的是要確定GymAware、PUSH Band 2.0和Vmaxpro等系統在三種常見動作(深蹲、槓鈴划船及硬舉)當中,使用運動員訓練當中常用的相似負重條件下,這三種系統的準確度。

 

本文待續

Add Comment
運動表現科學角落 - 將科學化、數據化以及研究實證帶到運動賽場上,讓運動員不再只是盲練,從而降低傷害更提升表現。

聯絡我們

請在此輸入您的聯絡資訊
我們將會盡快與您聯繫

或是撥打免費專線: